扶危济困,乐善好施,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……中华民族公益慈善文化底蕴深厚,历久弥新。在催人奋进的新时代,福利彩票不仅是汇聚公众爱心重要渠道,更是弘扬公益慈善文化重要平台。湖北日报与湖北福彩联合推出本专栏,为爱心人士善行义举点赞,为公益慈善文化传承鼓与呼。“凝聚公益湖北力量”,湖北福彩期待与您携手同行。
在长江大学,有一个公益组织声名远扬。
24年前,她因学雷锋而诞生;24年间,她在志愿服务中发展壮大。这个公益组织有一个响亮名字——“阳光号列车”。
24年来,“阳光号列车”始终热心公益事业,不曾停歇地奔驰着,先后荣获“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”提名奖、“湖北十佳青年志愿公益组织”称号、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。
奔驰中,队伍越来越大。
2017年7月,宜昌市兴山县水月寺镇再次迎来了“阳光号列车”。“23天的时间里,我们用爱心和知识陪伴山区里的400余名留守儿童,为他们打开了一个多彩的世界。”第23任列车长、长江大学外语学院商务英语11502班吴倩说。
吴倩记得,在山区那段日子里,29名公益志愿者不畏酷暑,讲授23门课程,开展20余次家访和社情民意调研,募集10多万元用于资助特困孩子,撰写580篇支教日志。
返校后,公益志愿者们还记挂着山里的孩子们。他们发起“暖冬计划,纸连心愿,环系山区”梦想认领活动,共募集到4个大编织袋的衣服、鞋帽、书籍和文具。
对吴倩来说,知晓“阳光号列车”,是在她刚走进长江大学校园时。那年,她被摆放在校园的一块展板吸引住了。从那天起,吴倩知道,1994年3月2日,“阳光号列车”启程,目的地是荆州市沙市徐永富孤儿院。从此,每周日早上8点到中午12点,“阳光号列车”便停驻在孤儿院。从此,公益志愿者们在那儿辅导孤儿功课,陪他们谈心、聊天,为他们梳头、洗衣、缝衣服……风雨无阻,届届相传。
中央电视台《焦点访谈》曾将镜头聚焦受助孤儿,“阳光号列车”影响力越来越大,公益志愿者由最初140人发展到5160人,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刷新。
奔驰中,线路越来越长。
徐永富孤儿院是“阳光号列车”抵达的第一个站点。从“助孤”起步,“阳光号列车”风雨无阻地满载着数千名公益志愿者,驶向托老所、特殊教育学校、山区中小学……走进老、幼、弱、疾人群的生活和心灵。
迄今,“阳光号列车”抵达的站点越来越多,线路越来越长。
荆州颐康园托老院是其中的一个站点。那里的老人们一直对王雪琴等大学生参与的“阳光号列车”念念不忘。“那些大学生对我们太好了。他们一来,就给我们梳头、剪指甲,陪我们聊天、下棋,还为我们举行专场演出呢。”老人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念叨着。
从2008年开始,每年重阳节,“阳光号列车”都会驶进颐康园,陪伴那里的孤寡老人,包饺子、讲故事、捶背按摩、表演节目。
王雪琴常去的是颐康园。而长江大学师范专业10801班杨盼主要在中小学奔波,她说,她参加的是“阳光号列车”组织实施的“阳光行”公益志愿者英语培训计划。
和杨盼一样,该校有80多名大学生公益志愿者全程参与了该培训,面对当地10多所中小学的420多名学生,开设了小学少儿英语、国际音标与语音等课程。随着该培训稳步推进,已有荆州、天门、宜昌、松滋、公安等地1600多名学生受益。依托该培训,荆州市梅园中学等8个公益志愿服务基地相继建成。
迄今,“阳光号列车”奔驰的线路越来越长,组织的公益活动更是数不胜数,禁烟宣传、清洁公交车、清明节为烈士扫墓、帮助弱势群体、爱心义卖、爱心进社区……